帶走月亮的女孩 A Map of Home


    作者:朗達.婕拉爾


    原文作者:Randa Jarrar


    譯者:江淑琳


    出版社:大塊文化


  妮達莉是一個像龍捲風般的開朗少女,她在波士頓出生,在科威特長大。她愛讀書、愛幻想,她的伶牙俐齒、機智而獨特的反應,讓爸爸頭疼、媽媽嘆氣。十三歲時,大砲與飛機無情地轟炸她的家,她快樂無憂的童年正式宣告結束。


所以,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她決定寫信給海珊:



親愛的薩達姆‧海珊先生,


  我坐在我父母那輛快解體的車中,我們正跨越您那美麗的國家,從您那醜陋的軍人手中逃脫。我爸爸目前已經送出了四瓶約翰走路跟三條絲質領帶給檢查哨的人員;我媽媽光是在過去四十公里的路途上,就捏了我的腿將近十三次。而我姑姑的火鳥汽車著火,被丟在卡巴拉省。而我,您也許懷疑,當我身邊發生這些無聊的事情時,我在做甚麼?我的內褲裡面正在淌血,卻因為太尷尬而不好意思請車隊停下來。我寫這封信給您,要讓您知道,我焦急地等著見到某位叫做法赫爾‧阿爾丁的人,他長得很帥,很愛挖苦人,他今年應該就是我男朋友了,但是,拜您所賜,現在一切都搞砸了。我恨您那他媽的勇氣。我非常希望那佈署在最接近您的火箭船可以用力掰開您的屁眼,我也希望您被驅逐出家園,永遠與您的人民分離,被萬能的阿拉判終生監禁,關在最底層的地獄裡,讓您永遠得用您的左手辦事,讓您手的皮膚永遠被燒光然後再重新長出來。


您真摯的朋友,妮達莉‧阿墨爾


 


在開始正式閱讀之前,要先了解這是一本半自傳性質的小說,而不是小說,所以不要抱有看什麼高潮迭起之類的故事,或是看到那封寄給海珊的信就開始期待海珊的回信或是和海珊的大PK之類的,先把心情沉澱下來,讓心到達一個遙遠的國度,仔細看看這個小女孩的故事。


《帶走月亮的女孩》的主角妮達莉是個多國混血的小女孩,就我模糊不清的印象就可以記起有埃及、希臘和巴勒斯坦,她在波斯頓出生,在科威特長大,中間還曾去各地探望親戚朋友,她所踏足之地是我遠遠所不及的。




我一直都很喜歡戰火中的小女孩的故事,像是《柳橙的四分之五》、《偷書賊》甚至是《冰與火之歌》中的艾莉亞,她們全都帶有非常固執的部份,言談尖銳,既野蠻又機靈,幾乎不像個小女孩比較像隻小猴子(笑)


  和剛剛這幾位小女孩比起來,妮達莉算是幸運的多,她的童年和大家都一樣…爸媽吵吵鬧鬧、為了能分進哪一班而高興(科威特也由能力分班!)、參加演講比賽而緊張,還有最重要的…喜歡上某個男孩,然後被老爸懷疑交男朋友被吊起來打(笑)


  因為是比較接近自傳的小說,嚴格來說故事沒有什麼主線,生活就是由各式各樣瑣碎的事構成的,但也正因為比較沒有一般小說為了發展主線,而去刪剪掉旁枝末節的部份,《帶走月亮的女孩》裡可以看到青春期的壓抑、騷動以及模糊的慾念散佈在各個情節裡,讓我回想到那曖昧不明的青春啊!(雖然一點都不青春…)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妮達莉流離失所的部份,妮達莉逃離科威特時,沒和任何人道別,當然也無法和男友法赫爾道別,當他們意外再見的時候,法赫爾的那句話讓我覺得很難過。


  「既然我們又在同一個城市了,我可以再當妳的男朋友嗎?」


  這似乎說明了他們早已了解了自己顛沛流離的宿命,連他們自己也不知何時會被命運或戰亂驅趕到其他的地方,在再也見不到對方後,留下後的也只有遺憾和遺忘。


那是一個不允許在大街上親吻的地方,但妮達莉和法赫爾在馬路上接吻,在廢屋接吻,在沙灘上接吻,但拆開他們的不是戰亂而是更現實的東西,妮達莉和法赫爾再次分處於兩個城市,他們都很清楚,此去即是永別。


  到了美國之後,妮達莉終究會愛上某個人,為了某個人獻身,那個人也許愛著她,也許不是,她開始了解了有些話永遠都無法傳達出口,有些事即使回頭也無法挽回,她可能會忘了法赫爾,也有可能再遇見他,但故鄉是永遠回不來的,她一直在尋找自己究竟忘了帶什麼,最後才發現,沒有帶的是家。

  「親愛的,那張地圖是某一年畫的。早期的地圖是不一樣的,之後的地圖就更不一樣了。」
  「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沒有辦法說出什麼是真實的狀況了。說不出家從哪裡開始,在哪裡結束了。」

  「再見。」「嗯,再見。」我說謊,因為不會再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cat3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